- · 安徽史学版面费是多少[08/03]
- · 《安徽史学》投稿方式[08/03]
- · 《安徽史学》期刊栏目设[08/03]
杨老师说高考:安徽省高考改革后首届学生的现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2021年9月,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公告,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,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,使用3+1+2选课模式。这就意味着这届学生将成为安徽新高考时代的第一届考生,他们没有经
2021年9月,安徽省教育厅发布公告,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,正式启动新高考改革,使用3+1+2选课模式。这就意味着这届学生将成为安徽新高考时代的第一届考生,他们没有经验可以借鉴,是名副其实的“小白鼠”。

毫无疑问,这将会是充满变数甚至于比较“混乱”,同时也充满机遇的一届考生。作为一名一线高中教师,笔者今天就来说说目前首届学生学习和选课中的一些现状与问题,并谈谈自己的一些建议。在探讨之前,笔者先声明一下,本人工作的学校是县城省重点中学,因而以下现状分析未必符合城市中学,也未必符合生源相对较差的普通中学。

首先,相当一部分学生还未摆脱传统文综与理综选科的模式。
不得不说,传统的理综与文综组合具有相当的合理性,学科之间联系较强,既方便学生学习,也方便大学招生,否则3+X的模式不可能存在了这么多年。也许传统高考在小学科搭配上存在一些弊端,无法让每位考生都能扬长避短,充分发挥自身优势。但是在实际学习中,物理学的比较好的,化学和生物是不会太差的。历史学的不错的,政治和地理也不可能有多糟糕。当然了,一些学生本来物理学的不好,或者纯粹靠补课才勉强合格的,化学和生物就不好说了。同理,文科生中搞不定地理的学生,也有一部分喜欢生物或者化学,但也只是相对喜欢而已,未必是真的成绩有多好。因而目前在12种组合中,有相当一部分考生还是倾向于理化生与政史地这两种组合。在高考改革后产生的全新组合中,类似于史化生,或者史生政、史化政这种的“投机”或是“性价比高”的组合是相对比较少的。

这里笔者建议广大考生在选择选课组合时,首先要立足于兴趣,兴趣是最好的老师,如果不喜欢一个学科,就算它再怎么好选专业,再怎么容易录取也与你无关。两理一文或两文一理是难度相对较小,且比较容易选课的两种组合模式。传统的理化生与政史地组合虽然更容易上手,但是如果上一届考生拥有复读机会的话,那么这两种组合的竞争压力将会非常大,因为复读生是不太可能复读时还更改学科组合的。

其次,传说中的走班制教学在具体操作中很难实现,取而代之的是固定组合班级授课。
按照原先的设想,在新高考时代里,考生在高一年级完成学业水平学习任务后,到高二阶段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选科,然后语数英等主科仍然是传统的分班教学,而小学科则采取走班制的教学模式,之所以要采取走班制,是因为如果完全由学生自主选课的话,每一届学生的情况可能都不同,不同的组合无法预料学生数量,只能仿效大学选修课一样,学生自主选课后,小学科去固定的教室上课。

然而在实际操作中,走班制的开展是十分困难的,且不说很多学校教师配置不够,走班制教学会给教学安排和班级管理带来很多难题,相当一部分学校也没有相应的走班教室。所以按照学生的选课状况,设置固定的小学科组合班级,是大多数学校的实际选择。这样一来,既符合了高考改革的要求,又类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,便于开展班级管理,总体上是个不错的选择。

当然,走班制被固定组合班级取代后,必然也会出现一个新的问题,也许不是每个学校都有类似问题,但是很多学校都存在这种问题。那就是少数“冷门”组合,因为选择的学生数量较少,或者一些学校不愿意设置某种组合,对相关学生进行“劝退”,劝说学生重新选择组合,或者学校根据学生的选课意愿摸底之后,设置相应的学科组合,要求学生只能在其中进行选择。几乎没有哪个学校出现了传说中的12种学科组合,大部分学校顶多只有五六种常见组合。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地方只有两种组合,和没有改革之前一样,显然这是背离高考改革的初衷的。

其三,提前选课的现象十分普遍。
按照新高考的规定,考生在高二年级进行选课,禁止提前进行选课。当然,实际操作中也没有几个考生真的要到高一最后一场考试之后,才会考虑自己究竟如何选择。提前有选科意愿是很正常的,但是是否因此就该提前选科呢?笔者认为提前选科对于考生提高高考成绩显然是有利的,这点毋庸置疑。但是有个前提必须要得到保证,那就是非选考学科仍然要尽量保证教学质量,如果非选考学科完全变成了儿戏,那就完全背离了高考改革的初衷。有的学校尽管提前选科,但是非高考学科仍然开设了课程,并且要求教师继续进行课堂教学。而有的比较极端的学校,提前选科后非高考学科一节课都没有了。
文章来源:《安徽史学》 网址: http://www.anhuishixuezz.cn/zonghexinwen/2022/0318/505.html